绍兴,这座历史悠久的江南水乡,不仅以其秀美的风光著称,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着世人。端午节,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,在绍兴有着丰富的习俗和独特的美食,其中巧果便是最具代表性的非遗美食之一。
巧果:端午的传统美食
巧果的历史渊源
巧果,又名乞巧果子,起源于宋朝,是七夕节的传统食品。据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,北宋时期巧果款式极多,市井店铺广为制售。巧果的制作技艺经过数百年的传承,已成为绍兴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传统美食。
巧果的制作工艺
巧果的制作工艺独特,主要原料是油面糖蜜。制作过程中,先将白糖放在锅中制成糖浆,和入面粉、芝麻,拌匀后摊在案上擀薄,用刀切成长方块,再用手翻折成梭形巧果胚,入油炸至金黄即成。
巧果的文化内涵
巧果的“巧”字,不仅体现了制作工艺的精细,更蕴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在七夕节,心灵手巧的女子会将巧果端到庭院,全家人围坐一起品尝,以此表达对幸福生活的祝愿。
巧果:绍兴端午的非遗记忆
巧果的传承与发展
随着时代的变迁,巧果的制作技艺在绍兴得到了传承与发展。如今,巧果已成为绍兴端午节的特色美食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品尝。
巧果的非遗保护
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美食,绍兴市政府和文化部门积极开展巧果的制作技艺培训,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制作巧果,让这一非遗美食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结语
巧果,作为绍兴端午节的代表性美食,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非遗记忆。在新时代,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美食,让巧果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。